序言
最近,日本咖啡老人大坊胜次的《大坊咖啡店手记》等著作在咖啡圈火得一塌糊涂。
书里把东京这家传奇咖啡馆用法兰绒做手冲咖啡的过程写得那叫一个详细,各种充满仪式感的描述,让不少咖啡迷心痒痒,恨不得马上在家复刻这种“慢咖啡”体验。
但作为过来人,我得劝一句:法兰绒手冲看着美,可不太适合咱普通家庭。
下面就来详细聊一聊。
一、法兰绒手冲的魅力:让人着迷的“慢艺术”
展开剩余81%法兰绒手冲起源于日本,它最大的亮点就是用法兰绒滤布代替常见的滤纸。
据说,法兰绒的孔隙比滤纸大,能让更多咖啡油脂透过来,冲出来的咖啡口感圆润,风味层次更丰富。
从技术层面讲,法兰绒确实有两把刷子。它能让咖啡保留更多油脂,这可是咖啡风味的“灵魂”,喝起来口感更醇厚。
更厉害的是,用久了的法兰绒会吸收咖啡的风味物质,慢慢形成独特的风味,日本咖啡师把这叫做“布的个性”。
大坊咖啡店一直坚持用法兰绒,就是看中了这种独特风味。
二、家庭使用的“坑”:麻烦、费时、难伺候
不过,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法兰绒手冲在专业咖啡馆是“香饽饽”,但在家里用,那可就问题多多了,主要是这3点:
1、准备和保养麻烦得要命
每次用之前,法兰绒滤布要清洗,揩干,用完了还得清洗,看着那沾满咖啡渣子的滤布,有密集恐惧症的人很可能会当场发作,洗完了还得泡在纯净水里冷藏保存,如果长期不用,还得冷冻。
我之前在家里玩法兰绒的时候,正好那几天刚断了暖气,天气又没回暖,屋里又冷又潮湿,滤布由于保存不当,没用几天,就发霉了。
更惨的是,霉味都渗到咖啡里了,好好的豆子就这么浪费了。
2、时间成本高得离谱
从准备到收拾,冲一次法兰绒手冲,净时间至少得20多分钟,这还不算后期的保养等时间,而普通滤纸手冲差不多10分钟就搞定,全自动咖啡机1分钟就能出咖啡。
大坊咖啡店能坚持,因为这是他们的专业工作,虽然出一杯咖啡也比较慢,但是人家毕竟是一家作坊,就是专业做这个的。
可咱普通人,早上赶着上班,哪有半小时时间冲杯咖啡?周末或许能享受一下这个过程,但长期坚持,那难度可太大了。
3、技术门槛高,很难掌握
法兰绒手冲对水温、水流、时间的控制要求特别高。滤布的孔隙还会随着使用发生变化,每次冲煮的手法也应该有所调整,否则的话,多少会影响咖啡的口感。
大坊的咖啡师都得经过多年训练才能掌握这门手艺,普通咖啡爱好者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
我在家试的时候,前10杯不是冲得太浓就是太淡,浪费了不少好豆子。就算偶尔冲出一杯不错的,也很难保持稳定的品质。可咱家庭喝咖啡,不就图个稳定和方便嘛。
三、家庭咖啡的明智之选
试了好多次,我算是明白了,对大多数家庭用户来说,法兰绒手冲的投入和回报根本不成正比。
咱们在家喝咖啡,图的就是在合理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内,能喝到不错的咖啡。这么一看,其他冲煮方式明显更合适。
滤纸手冲虽然少了点油脂,但方便快捷,用完直接扔掉滤纸就行;胶囊咖啡机虽然在胶囊方面略贵了一些,但是贵在方便快捷,品质也有保证;实在急着喝咖啡,也可以喝速溶咖啡;还可以到附近的咖啡连锁店买一杯……
这些方式都能在10分钟之内让你喝上一杯80分以上的咖啡,而法兰绒手冲咖啡可能至少要20分钟,还不算前期准备和后期保养所花费的时间和人工。
当然了,专业咖啡馆有他们的坚持,但家庭咖啡就更应该讲究实用。
结语
《大坊咖啡店手记》让我们看到了咖啡文化的深度和专业精神,值得每个咖啡迷好好读一读。但就像书里暗示的,法兰绒手冲可不只是一种冲煮方法,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职业追求。
对大多数家庭用户来说,欣赏这种专业精神就够了,没必要盲目模仿。咱可以学习大坊对咖啡的那份专注和热情,但不用照搬他们的技术。家庭咖啡的核心是能天天享受,而不是搞那些一时的新鲜仪式感。
所以,下次看到法兰绒手冲那些浪漫的描述,先问问自己:我真的愿意接受它带来的这些麻烦吗?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用更简单的方式喝杯好咖啡,才是真的聪明。毕竟,咖啡是让人开心的,不是给人添堵的。
发布于:辽宁省